在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某些类型的持牌公司(如持有证券、资产管理、财务顾问等牌照)本应在正规业务场景下运营。但由于其许可的稀缺性与转让便利,一些人开始将其视为输送利益的“载体”。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操作手法”切入,并通过故事示例说明其中的运作细节及风险点。
第一种:低价出售持牌公司,变相给予“收益”
操作思路
如果你是一家持牌法团(或其主要股东)的实际拥有者,你可以将持牌公司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方式出售给目标受益人。看似是一桩正常的股权转让交易,实际却是一种变相的利益输送。
可能的步骤
- 低估公司价值
- 将公司账面资产或业务潜力刻意压低,使公司整体估值看起来不高。
- 对外宣称这家公司“前景一般”“没有特别收入来源”等,以合理化“低价转让”。
- 签署形式化合约
- 与受益人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在监管或公司注册处备案时,显示一个“符合市场行情但实际上偏低”的价格。
- 若有第三方评估报告,也可选择与评估机构配合,以规避过度质疑。
- 受益人获得的好处
- 若今后公司估值回归到“真实”水平,受益人可以高价再次转让,从而获得可观收益。
- 或者,即使不转手,也能以极低成本取得一家拥有稀缺牌照的公司。
故事示例1
故事背景:
王老板在香港拥有一间具备1号、4号、9号牌照的公司,但近期业务不佳。其朋友李先生在过去帮了王老板大忙,王老板想要“回报”李先生,却不想直接送现金或昂贵礼品。过程:
- 王老板把持牌公司的账户上多笔潜在应收款和未来项目刻意隐藏起来,让外界看不到这些价值。
- 对外宣称:“公司基本没客户了,只能贱卖,想赶紧出手。”
- 李先生于是“捡漏”般地以一个极低价格收购了该公司大部分股权,并顺利通过监管审批。
结果:
- 一段时间后,该公司突然“又接到”不少新项目,估值飞涨。李先生坐享“低买高卖”产生的账面利润。
- 王老板则达成了给李先生好处的目的,而这笔“交易”在外人看来并非直接送钱,风险和嫌疑较低。
第二种:精心策划“假出售”,让受益人无风险获益
操作思路
这里的关键在于,看似完成了公司股权出售,实际上受益人并未真正付出实质成本,或者本质上“买方”和“卖方”还暗中互相勾连。
- 这可能通过“返还购股款”“名义股东”或“对赌协议”等方式实现。
可能的步骤
- 签订虚假的股权转让协议
- 对外宣称,以一个相对公允或略高的价格卖给受益人;
- 但协议中附带秘密条款:购股款在交易完成后,经由第三方账户或地下渠道,再返回给受益人或被免除还款义务。
- 保持合规“表面”
- 在公司注册处或监管机构的文件中,显示股东或控制权已经转移。
- 暗地里,原老板与受益人签订对赌协议或回购条款,让受益人既不会真的亏钱,也能对外宣称自己“持有”这家持牌公司。
- 最终效果
- 受益人“零成本”甚至“负成本”获得一家正规持牌公司的名头或股份。
- 原老板完成了“给你一家公司”的外表动作,又能在背后继续实质掌控或随时收回权利。
故事示例2
故事背景:
黄女士是一家持牌法团的大股东,认识了非常重要的政治人物X先生,想借此在东南亚拓展一些渠道。她想给X先生一个“大礼”,却不想让人觉得是明目张胆的贿赂。过程:
- 黄女士与X先生商定,以“市价”1,000万港币把公司80%股权卖给X先生。
- 双方暗地里立下一份“口头协议”:待交易完成后,X先生的购股款会通过黄女士在海外的另一家壳公司悄悄“返还”给X先生或其指定账户。
- 表面上,双方是公平交易,股权变更还向监管部门报备。
结果:
- X先生几乎没花什么钱,却获得了80%股权所带来的权利与影响力,还能以该公司的“董事长”身份与外界周旋。
- 黄女士借此向X先生示好或“送礼”,且规避了绝大部分的直接贿赂风险,一切在纸面上看起来合情合理。
第三种:通过“业务佣金”输送利益
操作思路
与其直接卖股权或做假出售,不如利用持牌公司的正常业务渠道,以“佣金”“顾问费”“中介费”等方式,把利益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受益人。常见方式包括:
- 代理协议或顾问合同
- 让受益人或其关联公司成为这家持牌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签订高额分成的协议。
- 表面上看,似乎是正常业务合作;实际上却可能没有真正的服务,或者酬金畸高。
- 交易结构的“抽佣”
- 通过牵线买卖双方,让受益人在交易中扮演“中介”角色,拿取不成比例的佣金。
- 将本该属于企业利润的部分,转移到受益人名下。
故事示例3
故事背景:
陈总拥有一间持牌证券公司,正在帮多名富豪客户打理境外投资。陈总想要暗中回报好友周某,让其在某笔大额投资中赚笔“外快”。过程:
- 陈总与周某签订“项目顾问协议”,约定如果周某协助公司对接一笔境外并购,就能获得5%的顾问费。
- 实际上,周某并未做任何实质工作,但陈总将此并购项目的分成通过公司账面转给周某,名义是“对方提供了重要的当地资源”。
- 最终,周某得到一笔数百万港币的“佣金”,且在账面上是“合理报酬”。
结果:
- 周某无需承担实质风险和投入,却获得了一大笔报酬。
- 陈总则成功用公司业务为周某输送利益,避免了将资金直接打给好友而产生的法律风险或质疑。
进一步可想象的“灰色场景”
- 多层壳公司转让
- 先将持牌公司股权转移到一间离岸壳公司,再把这壳公司卖给受益人。层层脱敏后,更难查实实际的受益人关系和资金流向。
- “买回”方案
- 原老板表面卖掉公司给受益人,暗中保留“回购权”。一旦时机成熟或资金安全到位,再高价或低价把公司“买回”,从而进一步调整利益。
- 境外子公司“洗钱”
- 若持牌公司在境外设有子公司或分支,可把受益人的回扣和好处费转移到境外进行“变现”,减少在香港本土受到的监管关注。
为什么“系统”会看上去如此脆弱?
- 合规盲区:
监管部门大多关注公司日常合规(如财务报表、持牌负责人员、反洗钱流程等),对于股权交易真实目的或业务合作方是否实际提供服务,往往难以逐笔深究。 - 股权转让相对自由:
香港公司股权易于变更,除非有大额对价和明显违法线索,否则通常不会成为重点审查对象。 - 名义与实质分离:
“名义股东”与“实质控制人”的分裂,为隐藏利益输送提供了空间。即使要求披露“实益拥有权”,也可能通过层层股权架构蒙混过关。
可以做些什么来预防或修补?
- 引入强制估值或审计
- 在转让持牌公司的过程中,若交易金额超出或明显低于市场水平时,应设定自动触发审查的机制,或要求独立第三方进行估值。
- 限制名义股东或代持安排
- 对于持牌公司,进一步加强“实益拥有人”披露要求,并对违反披露或弄虚作假者实施更高惩罚。
- 随机深度调查
- 监管机构可针对一些可疑转让或高额佣金支出展开突击审查,检查实际的资金流向与服务内容。
- 加强跨境监管合作
- 若牵涉境外壳公司或境外子公司,需与相关司法管辖区合作,才能更全面追踪资金流动。
结语:识破“输送利益”的巧妙伎俩
当一家公司同时具备“较高合规门槛”和“可自由转让股权”两大特征时,就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当作输送利益的“高级工具”。不论是通过低价出售、假出售还是业务佣金,其本质都是让“外在形式”掩盖“实质利益转移”。虽然这些操作表面看似符合法律框架,但只要深入追查交易双方的真实目的、资金往来和后续收益分配,就可能发现利益输送的蛛丝马迹。
通过上述案例与故事,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思考:
- 在法定合规和商业现实的罅隙之间,常会滋生漏洞。
- 只有加强对实益拥有权、交易对价的真实性,以及佣金支付合理性的审查,才能在源头上减少此类“灰色”操作。
希望这些虚构情境与案例能为监管部门、从业人士以及潜在交易方提供更敏锐的洞察,也提醒投资者在面对过于“美妙”的交易时保持警惕——因为有时候,背后隐藏的并不是“好生意”,而是“打着合法外衣的利益输送”。
牌照出售
LCS0073 | 第4及9类持牌法团(仅限专业投资者,不得持有客户资产)| 港币220万 | 资产净值160万 | 15年以上优质往绩,历史管理资产高峰达4亿美元 🏢
难得机会收购开曼群岛控股的证监会第4及9类持牌法团,拥有超过15年专业基金管理经验,管理资产曾达5亿美元高峰。…
已售: LCS0071 | 第4、9类牌照 | 售价:港币200万 + 资产净值(港币45万)| 仅限专业投资者 | 附6个OFC
主要特点: 主要卖点: 其他详情: 如欲了解更多详情,欢迎WhatsApp 93472064。本广告由Para…
IB0013 | 一般及长期保险经纪牌照 | 售价:港币300万 + 资产净值 | 与宏利及永明建立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主要重点: 🔑 持有保险经纪牌照(一般及长期,包括相连长期业务) 💰 售价:港币3,000,000 ⭐ 优质伙…
IB0009 | 一般及长期保险经纪牌照 | 售价:港币555万 + 资产净值(港币250万)| 拥有国际客户群的成熟香港保险经纪公司
🔑 重点: 💼 主要卖点: 📋 其他详情: 如需更多信息或与卖家接洽,请WhatsApp 93472064。P…
征求牌照
BB0080 | 证监会第1类或1,4类牌照 | 预算:200万港元买家主要特点:
🔍 买家需求:CASE BB0080 | 证监会第1类或1,4类牌照 | 预算:200万港元买家主要特点: 💼…
BB0066 | 证监会1,4,9号牌照 | 预算280万
🔍 机会来袭:寻求证监会持牌法团 一家内地私募基金正在寻找拥有第1、4、9号牌照的证监会持牌法团。这是金融界卖…
BB0061 | 🏛️ 牌照: 证监会第1类 | 💰 预算: 港币2,500,000元买家主要要求:
📊 需要证监会第1类牌照💼 需要交易权📈 具备孖展交易能力更佳🕰️ 公司历史:5年以上💰 预算:港币2,500…
悖论管理有限公司
悖论管理有限公司(Paradox Management Limited)于2010年在香港成立,专门提供金融、银行和保险行业的职业培训及牌照支持服务。 公司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包括私人课程和小组课程,以及全面的考试题库。 此外,悖论管理有限公司还协助处理监管合规事宜,协助金融实体的收购和出售,以及协助获取放债人牌照。 公司主要服务对象为小型金融机构,以其深厚的行业专业知识、以客户为中心的方法,以及协助专业人士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卓越成就的成功记录而闻名。

联系我们
WhatsApp: +852 5512 2462
电话: +852 2110 9644
传真: +852 2111 9644
电邮: [email protected]
微信: hk2cexam